MCPLive > 杂志文章 > 七嘴八舌点评 CES 2011的移动互联热点

七嘴八舌点评 CES 2011的移动互联热点

2011-03-04《微型计算机》整理《微型计算机》2011年2月下

CES 2011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由它所引发的业界热点风暴却才刚开了一个头。面对CES 2011所带来的新兴技术与未来的热点发展趋势,尤其是在面对移动互动终端市场这块现在炙手可热的大蛋糕,每个厂商都梦想着划分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块。

如何才能成功?谁又能成功?CES 2011给业界、厂商和消费者带来的究竟是什么?为了更加透彻地解读CES 2011上以平板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相关资讯,《微型计算机》特别邀请到了三位重量级的嘉宾,请他们与我们的CES特派记者夏松一起,来聊聊CES 2011所要传递给消费者和整个行业的信息资讯。


吴海东,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产品经理,资深行业人士。


项立刚

项立刚,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现任飞象网CEO,曾先后被评为“佳产业推动者”、“影响中国IT业TOP100人物”、“影响中国手机产业100人”等。


李易

李易,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业独立评论第一人。


夏松,《微型计算机》资深编辑,CES 2011前方特派记者。

CES 2011,平板热

MC记者 夏松:大家好,欢迎做客《微型计算机》线下演播室。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聊CES 2011上的一些热点技术。李易和项立刚老师都算是业界的资深评论员和观察员了,吴海东先生也是业界的资深专家。我先来抛砖引玉,大家认为本次CES展会的大热点是什么呢?

李易:平板!(偷笑)

夏松:哈哈,李易老师的反应真快。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易:为什么?您这么问就象问我为什么春节火车票这么难买一样。这已是科技圈公认的事实,没得话说的。

项立刚:嗯,我也同意李易的观点,CES 2011的热点自然是平板。以iPad为典型的平板正在逐渐成为惹火的话题。另外,我认为体感操控会越来越强大,而且会逐渐被引进到各种终端设备的操作之中。看看微软对Kinect的态度以及CES上众多的体感设备,你难道不觉得吗?

吴海东:NO,NO,各位。平板、双核手机、体感等东西固然是热点,但CES 2011上大的亮点却是摩托罗拉的重新崛起。(广告时间??)因为摩托罗拉率先提出了一个以Atrix 4G和Webtop技术为代表的革命性、创新性的互动计算体验,也算是开创了移动计算的新时代吧。

夏松:咳咳,吴老师,跑题了,跑题了……

李易、项立刚:(汗)

吴海东:哈,情不自禁,情不自禁。

平板趋势:国产厂商还需努力

夏松:好吧,其实我跟大家的观点一样——平板是CES 2011的大热点。我本人去现场的时候也看到了诸多的知名与不知名厂商的相关产品,这一切让我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似乎在手机领域、MP3领域以及上网本领域内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形式——大小厂商一窝蜂地涌入这个行业。那么以大家的观点来看,平板会不会与当初的上网本走上相同的发展轨迹呢?如何看待平板与上网本的关系?

项立刚:我说说我的看法吧。其实我当初对上网本不看好,而Pad这个东西和上网本是有区别的,上网本是PC概念的延续,不是PC的延续与扩展。而Pad则是重新划分的介于手机与PC之间的新切入点,你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一点和上网本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平板与上网本的发展轨迹必然不一样。不过,我认为上网本本身会逐渐消失,但不是给平板吃掉的,而是自然地在市场规律作用下消失。

李易:我认为平板不会与上网本的发展轨迹一样。上网本其实就是低端笔记本电脑,平板则改变了笔记本电脑的原生态。事实证明,无论业界怎么包装概念,在消费者眼里,上网本始终还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只是尺寸小、价格低而已。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第一次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也瞄准了上网本,这和业界原本赋予它的第二台甚至第三台笔记本电脑的定位大相径庭。反观以iPad为领头羊的平板则彻底改变了笔记本电脑的原生态,消费者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其不同的定位,从而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购。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笔记本电脑是生产工具,平板是生活工具,笔记本电脑用来制造数据,平板则用来消费数据。所以二者的发展轨迹不会重合。

吴海东:上网本初是由PC厂商提出的解决方案,性能不如主流笔记本电脑,待机时间也不佳,后被山寨搞垮了。之前华硕提出了“上网本是有钱人的第二台电脑”的口号,其实这是对的,然而很多厂商将上网本定位在两三千元的低端市场,而这类用户并不是把上网本当作第二台电脑使用,广泛的用途对硬件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于是上网本的缺点暴露无遗,遭致低端用户抱怨。而高端用户因为上网本的泛滥,也瞧不起这类产品,于是上网本落得两边不讨好的下场。

平板则是手机厂商主导先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优势有四点:待机时间更长、稳定性更好、利润更大、使用体验更好。个人大胆估计一下,平板今后会吃掉所有的上网本份额,还会抢占电子书、音乐播放器乃至笔记本电脑的一些份额。

夏松:看来大家都一致看好平板的发展趋势,认为它会迅速成长并成为市场主力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我一直在想,国内的平板市场从2010年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如果要呈现井喷式的爆发,各位老师认为会在什么时候?有没有什么必要条件的刺激才能看到平板产品的集体爆发呢?

项立刚:平板的爆发我估计会在2011年中期。从技术上来讲,需要相对比较完善,而价格上需要大部分消费者能接受,这个时候平板才有可能爆发出来。iPad已经在技术上做出了好的典范,现在大家都在向它靠拢。如果价格上能取得比较好的突破,就一下子会爆发出来了。

夏松:项立刚老师的意思是价格一旦不成为障碍的话,平板就会爆发。那么李易老师,你的观点是什么?

李易:我觉得平板的爆发期会在2011下半年,而要出现井喷式的爆发局面,必要因素是出现至少一款堪比iPad的非苹果系产品。缺乏领军产品是爆发不出来的。

夏松:堪比iPad的产品?你指的是像MOTO XOOM、乐Pad或Eee Pad这样的明星产品吗?李易老师,在你看来的话,怎样的平板产品可能获得成功?

李易:四大因素:品牌+产品体验+应用软件+价格,广受人民群众爱戴并自发传播口碑的产品自然会成功。

项立刚:岔一下,什么样的平板能成功这个问题我也想说两句。第一,要看产品的设计实力;第二,还得看原材料采购,必需要有足够的原材料采购的实力。所以我认为只有大厂商才有机会扮演领军产品的角色,而小厂商由于在原材料采购商的劣势,很难去扮演这个爆发的领军人物的角色。

吴海东:嘿嘿,是啊,设计实力与体验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像摩托罗拉XOOM代表了行业高的硬件水平,起点比iPad高,运行速度优势明显……

夏松:(汗)吴老师,打住,你这不是又在打广告么。

CES上的平板产品的确很热闹,看得我都有眼花缭乱的了。回到咱们关注的市场问题上来,如果把这次平板的热点看作是众厂商对苹果iPad的一次“围攻”的话,那么谁有可能在这次类iPad的平板战争中取得首战胜利呢?

李易:这个的确还有待观察,因为目前有潜力做到首战告捷的厂商有不少,比如三星、惠普以及MOTO均有可能。

项立刚:从技术上而言,我个人对MOTO XOOM很看好,技术上做得很不错。不过这个价格估计是700美金或更高,算是目前贵的平板了,如果再便宜一点就好了。在市场要全面开花的话,还需要一点时间,这就要看厂商的市场策略如何了。我认为MOTO跟惠普有比较大的机会成为首战胜利的赢家。

吴海东:这个……这个话题我就不发表意见了,不过还是谢谢李易和项立刚老师对XOOM的信心。

夏松:好吧,让我们再把焦点放在国内的市场上。对众多的国内平板制造商,无论它是传统IT厂商、3C厂商还是所谓的第三方“山寨”厂商,国内的这些厂商要与三星、惠普以及MOTO等国际大厂竞争的话,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项立刚: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觉得纯“山寨”的厂商没有出路(不包括联想、华硕等国际性的中国厂商)。如果要说这些厂商有希望,那么唯一的出路只可能在于整个市场都处于拼价格的阶段时,也就是说完全没有技术上的问题时候(国内厂商)才有机会。

夏松:项老师,您认为国内的厂商没有任何机会吗?

项立刚:是的,你看近一段时间没有一个像样的国内厂商产品。不是很厚很烫,就是反应不灵敏,结果导致高端人士不需要,低端人士也不是必需,非常尴尬。

李易:个人建议,大部分国内平板电脑厂商不妨放弃和iPad的正面战争,建议走行业应用及儿童玩具市场。做苹果不做的领域,也许能取得奇效。

夏松:嗯,我个人还是较为赞同李易老师的观点。如果国内的厂商要与iPad正面交锋的话,在研发实力和产品设计功底上都有不小的差距,也许另辟蹊径,做一些苹果在国内还没做或者做不到或者不屑于做的领域,也许还更容易获得机会。

李易:(偷笑)

夏松:我们都知道,价格是国内的大众消费者敏感的产品参数,没有之一。对于类iPad的平板产品而言,其价格段在什么区间内才能为国内的消费者所接受呢?大家有什么建议?

李易:1500元~3000元人民币,太低就山寨,太高的话我为什么不买iPad?

项立刚:3000元以内是个机会,如果能做到1500元~2000元,对中低端用户更有吸引力。

夏松:看来二位老师对于国内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段的预估是出奇的一致啊,吴海东老师您怎么看呢?

吴海东:我认为平板终会覆盖各个价格段,无论是2000元、3000元还4000元、5000元。但一开始所有厂商都需要做好设备,给用户留下好印象,而不是一开始就一味追求低价。先做好高端产品,然后通过先锋型消费者的口口相传和推荐,再推广至中端消费者,后才是向低端市场普及,这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一样,这也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智能手机:Android抗衡iOS,更强更快成趋势

夏松:感谢大家对于平板行业的见解,非常精彩。除了平板之外,其实作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移动互联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本次在CES大会上也是出尽了风头。尤其是吴海东老师,你家的MOTO Atrix 4G的风头更是盖过了所有参展的智能手机,还被评为CES 2011佳产品。接下来我们想来聊一下CES 2011上与智能手机相关的话题,首先我想请各位谈谈你们对于当前智能手机行业现状的一些看法。

项立刚:其实现在智能手机呈现出来的趋势很明显。首先从技术上来说,高速、多核、大屏以及更高续航时间是当前主流智能手机的必争之点。其次,从市场端来说,智能手机已经进入普及阶段,更便宜的价格是必然的结果。

李易:智能手机的市场现状?很简单,就如当年笔记本电脑兴起之初一样,开始时万马奔腾,后则几枝独秀。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向几枝独秀的方向发展,或者说,目前已经形成了几枝独秀的局面。

夏松:吴老师,作为手机制造厂商的专家,您对此怎么看?

吴海东:项老师和李易老师说得都有道理。不过我认为智能手机目前面临的大问题是同质化十分严重,从低端到高端产品都存在这一问题,因此CES 2011上也没有出现太多令人激动的智能手机新品。再举个例子,Artix 4G之所以能被评为本届CES的佳产品,是因为它拿出了不一样的整体解决方案,而别的同类产品只是在一味追求更薄、大屏而已。所以我认为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现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否则到后大家的竞争点除了价格之外,真没别的东西了!

夏松:好!吴海东老师的话我也是深有感触。智能手机如何才能加强市场竞争力,真的需要每一个手机厂商去用心思考了。

说到智能手机,我倒是想起了对于本次CES大会上微软的一大热点——手机用的Windows Phone系统,各位如何看待?项老师,您先说?

项立刚:(微微抬头)这玩意儿我还真没太多的试用,没太多发言权。不过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从市场情况来说不是很强,我对它不是特别有底。

李易:(怒怒的)不!我看好WP7(Windows Phone 7),因为我是Windows Mobile的常年用户。以我之见,未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必将四分天下——iOS、Windows Phone、Android、BlackBerry。

夏松:那塞班呢?

李易:嗯哼?您觉得自行车还有前途吗?答案同理。

夏松:(汗)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我认为是Android在独力与iOS进行对抗,而Windows Phone或者BlackBerry都未表现出能与这两者相直接竞争的优势,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李易:重复一下,iOS、Windows Phone、Android和BlackBerry彼此之间不是抗衡,而是四分天下。

项立刚:我觉得不是四分天下,而是双雄竞争。毫无疑问,在美国市场上Android已经超过了iPhone,支持的厂商多。我认为智能手机市场在不久之后会出现PC市场的格局:封闭的Mac OS自成一家,而相对开放、使用者更多的Windows占据了大半江山。所不同的只是Android会取代Windows,而iOS取代了Mac OS而已。

吴海东:我与项老师的观点比较一致。一直以来,美国市场在全球具有标杆示范作用,而美国的SmartPhone时代已经来临,在美国市场上Android的份额确实已经超过了iOS,这预示着世界其它各地也会照此发展。

夏松:看来项老师、吴老师和我的意见都是Android与iOS的双雄格局,而李易老师则认为会是四分天下之势,究竟市场会如何走向,不妨让我们慢慢观察。

下面让我们谈论一下未来智能手机的一些技术上的发展态势,如果让我们做一个预测的话,未来智能手机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项立刚:第一,体感、多向陀螺仪、热感应以及动态感应等潮流技术将逐渐搬上手机;

第二,低功耗的屏幕会成为智能手机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衡量参数;

第三,手机存储变得更重要。

综合来说,我认为未来的智能手机会成为一个高度整合的,集通信、娱乐、办公三位一体的整合式便携工具。

夏松:李易老师认为呢?

李易:很简单,更高更快更强,配置高、速度快、性能强,当然还有更贱,价格更贱。

夏松:(惊呆了)

吴海东:嗯,同意,更强更快。

夏松:打个岔子。吴海东老师,我注意到MOTO本次CES上的两款重量级产品Atrix 4G智能手机和XOOM平板的关注度都非常高,对这两款产品而言,MOTO是如何给它们定位的呢?会彼此冲突吗?

吴海东:摩托罗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是同一个定位——Mobile Computing,为满足用户的移动计算需求,提供了平板和智能手机两种方案。摩托罗拉的高端智能手机上都会采用Webtop方案。在手机到PC之间,平板的体验更偏向PC,拥有Webtop的智能手机更偏向手机,摩托罗拉也不清楚谁会更受用户欢迎,终选择评判权还是在用户手里。

夏松:说到智能手机,我倒是想起了这次CES上与智能手机关系很密切的一个领域——4G网络。大家都知道在国内3G网络才开始逐渐普及,而且呈现出WCDMA一边倒的局面。那么在4G网络开始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大家认为它在国内的前景如何呢?

李易:(抓狂)前景肯定一片光明。中国移动迫于TD-SCDMA不给力,一定会发力TD-LTE,这在客观上成为4G在中国发展的催化剂。我看好4G在国内的前景。

项立刚:不,我倒是认为很多人对4G有过高的期望值了。移动诚然有很大希望走在4G网络时代的前面,但是不要抱太高期望。

夏松:设想一下,4G网络出现的话,会给智能手机的应用带来哪些改变呢?

李易:需要高流量的应用将进一步普及,比如视频电话、高清视频等。

项立刚:不会带来多大的质的变化,从2G到3G是革命,但是从3G到4G却不算是革命性的变化。3G是全新的业务体系,4G虽然速度较快,但一旦大量用户进来之后,速度也会变慢,因此4G对用户的体验来说没多少根本上的改变。

夏松:就目前的情况而言,4G网络我认为要在国内发展并普及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这个时间会是3年~5年,你们认为呢?

李易:我认为不需要那么久。个人估计2011年以内部分城市将试验性商用,在两年内普及程度有望达到和现在3G网络差不多的状况。

项立刚:一年?国内,2013年或2014年能上4G就不错了,要普及,至少得2015年之后去了。

李易:(干瞪眼)

夏松:非常感谢李易、项立刚和吴海东三位老师来《微型计算机》线下演播室做客。三位不但对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观察视点与见解,而且对整个移动互联领域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建议,尤其是针对国内厂商的一些建议我觉得是非常有见地的,相信你们的观点一定会带给消费者和厂商诸多宝贵的有价值的参考。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给《微型计算机》读者带来的精彩发言,希望今后在《微型计算机》杂志上能看到更多你们的精彩行业视点,带给读者和消费者们更多实际的参考意见,谢谢,再见。

专家观点总结

项立刚:平板蓄势待发,2011年中期爆发,国产厂商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平板价格在3000元以内会较有竞争力,智能手机呈现出Android与iOS的双雄争霸局面,4G网络要进入国内为时尚早。

李易:平板已成大热点,如果出现一款堪比iPad的产品,平板会在2011年下半年集体爆发,国内平板电脑厂商应该放弃和iPad的正面战争,建议走行业应用及儿童玩具市场。1500元~3000元价格段的平板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未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会四分天下——Android、iOS、Windows Phone以及BlackBerry。

吴海东:智能手机面临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唯有差异化的产品才能成功。平板的价格终会覆盖各个价格段,厂商必须先做好高端产品,再推向中低端。平板有极大可能在今后会吃掉所有的上网本份额,还会抢占电子书、音乐播放器乃至笔记本电脑的一些份额。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CES 2011的报道,请浏览以下的文章:

《26个关键词解读CES 2011》

《数字论英雄 从谷歌搜索看CES 2011》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