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锤子手机(Smartisan T1)深度体验

锤子手机(Smartisan T1)深度体验

2014-10-10唐兴强(自称“罗粉”) 刘朝 《微型计算机》2014年9月下

功亏一篑的妥协派?

对于一部刚刚到手的新手机而言,开机前装入SIM卡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然后出于对外观整体感的妥协,T1给出的是此前我们在任何一部手机上从未有过的开后盖、装入SIM卡、关后盖、上螺丝的繁琐步骤。而这其中虽然T1随机附送了精美的螺丝刀,但由于异形螺丝过于小巧所导致的上螺丝的过程极不友好,使得之前部分机型“可开后盖、不能换电池”的“问题”在T1面前都不值得一提。整个过程你需要具备明亮的环境、良好的视力、灵巧稳定的双手,才能终放入并拧紧螺丝,否则将螺丝刀准确对入螺丝口都将是十足的考验。而将这一切完成后,你又要祈祷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千万不要有临时需要取出或是更换SIM的情况出现(尽管实际发生的概率不高),否则对于十有八九不会将专用螺丝刀天天随身携带的你而言,又将是一场绝对的噩梦。

打开后盖,T1的内部依然规整,但裸露的摄像头有一定的风险。
打开后盖,T1的内部依然规整,但裸露的摄像头有一定的风险。

其次是出于对如今大屏当道的市场潮流趋势的妥协,T1在坚持简洁硬朗外观的同时终选择了5英寸的屏幕。而事实上这样造型并不适合5英寸屏幕所带来的大机身,直接表现就是类似于iPhone 5/5s的那种“硌手感”在T1上被进一步放大,前者所没有的“撑手感”在T1上也比较突出,加之双玻璃面板所带来的分量感,T1的握持感受并不舒适,并且有时为了触及屏幕底部的实体按键,更会有头重脚轻的不安全感。至于T1采用2.5D打磨的玻璃后盖,提升的也主要是视觉效果,对于改善手感而言并无多少效果。

而出于对对称造型的坚持,双侧键均被安置在机身侧面的正中位置,使得按压侧键并不顺手,而在同时按压左右侧面的双键时更是别扭。

是的,我们需要这样一套工具来拧上螺丝,这对普通人不容易,不过欣慰的是,即便不上螺丝,日常使用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是的,我们需要这样一套工具来拧上螺丝,这对普通人不容易,不过欣慰的是,即便不上螺丝,日常使用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再者,T1内置的2570mAh电池相比其顶级的硬件配置而言只能算中规中矩,日常中度使用中只能勉强从早上满电出门坚持到晚上下班回家,如果下班后再多点活动,那么你的电量一定会岌岌可危。要真正做到一整天的放心使用,恐怕只有寄望于后期上市的电池背盖了。好在T1的耗电整体还算均匀稳定,不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掉电情况。

后,依然回到前后双玻璃机身,由于尺寸比采用类似设计的iPhone 4大了足有两号,其碎屏的风险自然是有增无减。同时,尽管采用的是第三代康宁大猩猩防刮玻璃,但在几天小心翼翼的使用中,后盖依然出现了细小的划痕,容易沾染指纹油污也是玻璃材质天然的弱点,所以真正想在实际使用中保持机器珠圆玉润的效果,经常的擦拭就必不可少。

MC:

实际上,在日常使用中,T1完全没有必要装入后盖螺丝。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或者说除了苹果以外的机型,基本上就是通过卡扣来固定后盖,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了很久,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不要被T1附送螺丝和螺丝刀所迷惑,实际上T1就是一款采用卡扣式后盖的机型,在我们体验的半个多月里,我并没有装上螺丝,也没有出现后盖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所以在我看来,这是T1的一个优点:你没有强迫症?那就这样用吧,挺好的,很方便。有强迫症?那花一点时间把螺丝拧上,妥妥的了!当然了,拧螺丝这回事,也真的是每个人不同,比如我就只是花了30秒就把两颗螺丝拧好了,因为随机附送的螺丝刀是有磁性的,只需要先将螺丝贴附到刀头上,拿着螺丝刀对准孔位插下,拧几下就好了。不过因为我经常拆解各种笔记本电脑,所以耗时的参考性不强,但过程总归是一样的。

至于续航时间,对于重度用户来说,T1的小电池(2570mAh)真不够看,一天两充甚至三充都是有可能的。对于轻度用户来说,T1还是能够坚持一天的。不过在电池都已经往4000mAh发展的时候,一款重量、体积、厚度都不算小的机型只配备了不到3000mAh的电池,确实是不应该,这也可以说是我对T1不满意的地方。

补充测试

我们针对T1的屏幕、发热和拍照进行了单独的测试,屏幕在暗室使用分光色度仪测试;发热通过运行3DMark软件20分钟左右,用热成像仪测得;拍照方面,鉴于老罗自己都承认夜拍效果不理想,我们夜拍方面就与同样不理想的iPhone 5对比,白平衡和紫边则与公认拍照效果全面均衡的iPhone 5s进行对比。

屏幕
T1的屏幕亮度不错,达到了500cd/m2以上,色彩表现属于主流水平,NTSC色域范围在71%左右,红色较为准确,绿色和蓝色次之。

NTSC色域范围约71.43%,高亮度504.77cd/m2。
NTSC色域范围约71.43%,高亮度504.77cd/m2。

发热
T1的发热控制不算理想,机身正面高温度超过了40摄氏度,相较而言,背部发热量控制在了接近40摄氏度。用手触摸,能够感觉到明显的热量,影响使用舒适度。

前面板散热图,高温度42摄氏度(室温27摄氏度)。
前面板散热图,高温度42摄氏度(室温27摄氏度)。

背部散热图,高温度39摄氏度(室温27摄氏度)。
背部散热图,高温度39摄氏度(室温27摄氏度)。

白平衡与色彩
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T1的整体色彩表现是不如iPhone 5s的,在色彩的准确度、饱和度甚至是讨人喜欢的浓郁程度上,都不如iPhone 5s的表现。不过在自然光下,T1的色彩表达还算较为准确,这至少证明它的白平衡没有什么问题。

T1
T1

iPhone 5s
iPhone 5s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7)

用户名:

密码: